当前位置天地撷趣->屋主脚步
 

  上学时代    走入社会

 

 自呱呱(gūgū)坠地,与各位一样,屋主经历了学前时期、上学时代和走入社会三

个时期。目前处在第三阶段。当然,或许将来还会有短暂的再上学时代。 

 在学前时期,自记事起,直至上学后前两年的寒暑假,大多时间是在姥姥家度过
的。姥姥家除了庄稼地外,还有自己的甘蔗田和菜园,只有我一个小孩,很受宠爱
,所以屋主的这一段时光非常快乐。不过有点遗憾,这段日子没留下什么记录,曾
网站地图

照过一次相,照片也很早遗失了。记忆也在被岁月慢慢洗白,渐渐模糊。

友情链接  现在回首,自己感觉学生时代还是比较艰苦的。屋主当时没机会入读幼儿园。
   小学一年级在本村,尽管不是山区,条件与电视上宣传希望工程时常播放的山区
  学校相似。教室窗户冬天不遮风,夏天不挡雨,墙是泥土垒砌,课桌用一排排泥土
  台子代替,夏天比较凉,冬天却很冷,凳子自备。后来教室漏雨无法上课,就转移
  到了老师家里,晴天屋外上课,雨天屋内上课,席地而坐,自带的凳子当课桌,上
  学带到教室,放学带回家,有时也会因雨停课。不过当时并不觉得艰苦甚至厌学,
  倒是兴趣十足,过得很快活,每天唱着儿歌上学,背着课文回家。
   从二年级开始,转到邻村读书,虽然仍自带凳子,但砖瓦教室和木制课桌使读书
  条件大幅提升,也更象是学校,着实让以前打游击的屋主兴奋许久。前几年听说在
  一位从台湾回乡定居的国民党老兵的资助下,学校建起了楼房,更进一步改善了教
  学条件。在此,向这位热心的老兵致敬。
   初中是在镇上念的,学校离家五六公里,一直住校,一周回家一次;高中则在县
  城完成,学校离家十五六公里,仍旧住校,一月回家一次;大学是在省外读的,离
  家五六百公里,继续住校,一学期回家一次。
   上学期间,越走越远,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,工作后,更是一两年回家一次。
  不由想起贺知章的《回乡偶书》: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儿童相见不
  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原来漂泊流离,古已有之,今犹不及。
   小学是行走在乡间小路上,慢了点,可随时停下来,去田间摘花捉虫,放飞自己
  ;初中是驾驶在平整的公路上,快了点,时而可停下休息,但任务在身,不能久留
  ;高中是飞驰在笔直的铁路上,速度很快,必须一鼓作气,除非到站,不能停
  息;到了大学,则柳暗花明,给你多样的道路选择,就看你的意愿。
   踏入社会前,有父母或亲友依靠,生活自然省心;走入社会后,则需要独立前行
  ,经受风吹雨打,强身健体,并慢慢承担作别人靠山的义务。